一、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谈到食品安全,那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食品和食品安全?
1、什么叫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是指用于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2、什么叫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3、什么叫食品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 ISO 标准规定,食品质量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被称为食品所具有的特性,这些特性的总和构成了食品质量的内涵,也就是说,食品质量是指食品的固有特性满足人们明确的以及隐含的要求的能力。
4、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二者有何区别?
(1)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
(2)保存期(推荐的最终食用期)是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超过此期限,产品质量(品质)可能发生变化,食品不再适于销售和食用。
(3)区别: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未必不能吃,但过了保存期的食品就一定不能吃。
5、什么是 QS 标志?
QS 是食品“质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缩写,是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是质量标志,食品外包装上加印(贴)QS 标志表明符合质量安全基本要求。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的食品,其产品出厂必须加印(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没有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
我校没有食堂,供餐单位给我校师生提供营养午餐。我校每学期都会检查相关证件:如餐饮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供餐单位A级资质证明等;留存午餐小样48小时,学校有配餐合同、菜品留样记录、突发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等。
二、温馨提示:
春天到了,正值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要到正规的大型商场超市购买食品,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标志)等标识。不要到校园周边没有证照或证照不全的小商摊贩处购买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自觉抵制“三无食品”、“垃圾食品”、“不合格食品”。(“三无”食品: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三无”食品,多数是用有毒、有害、变质或劣质原料制作的食品。“三无”食品是最不安全食品。)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豆角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注意饮食习惯:平时应少吃油炸类、冷冻甜品类、饼干类、烧烤类、加工类肉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等食品;多吃水果、蔬菜、有营养的肉类等健康环保的食品;绝对不能吃过期、变质、霉变的食品。
5、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
6、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